我們要等待颱風來襲或是趕緊設置海水淡化廠?
我主張用海水淡化廠解決大新竹地區民生跟產業用水的需求
今天的即時水庫水情,永和山水庫剩3.1%、寶二水庫3.7%,竹苗地區的水情來到更低點。為了緩解缺水危機,水利署在南寮鋪設臨時海水淡化廠,但是這個政策只是臨時的標案,新竹海水淡化廠的後續發展尚未有定論。
目前新竹臨時海水淡化廠的出水量是每天1.35萬噸水,對新竹水情不無小補。極端氣候的來臨,在缺水的狀況下,竹科用水勢必與民生用水競爭,甚至民生用水還要退縮優先供應給產業,這不是市民之福。我希望在供水問題上既要保障民生用水,也要有穩定供水來確保竹科有穩定的產能。
隨著台積電的製程進步,竹科將會需要越來越龐大的用水,屆時以目前的水庫儲水量是捉襟見肘,開發伏流水和海水淡化都需要超前部署,而海水淡化相比水庫水和伏流水是永遠不會枯竭的水源,因此我主張大新竹必須有長期海水淡化廠的規劃。
海水淡化技術並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未來科技,全球超過130個國家使用海水淡化作為水源,其中以色列有5座大型海水淡化廠,每年生產6.75億噸海淡水且成本低廉,不僅能夠穩定供應民生及工業用水,甚至還可以將剩餘的水出口到其他國家。
面對竹科節節攀高的用水量,我認為未來若需要大量送水到竹科,勢必得由竹科廠商負擔供水成本。水價對於竹科廠商並不算太大的負擔,竹科廠商更在乎供水的穩定,只要價格合理、穩定供水,我相信這也是竹科廠商樂見的發展。在產業用水越來越龐大的狀況下,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一同與廠商協調用水問題必然是未來的大趨勢。
氣候異常的時代,我們必須有健全的水利設施以及有效的調配機制來分配水資源。新竹市有賴竹科才能有強勁且健康的城市發展,竹科用水絕對是優先的選項,透過興建長期海水淡化廠,民生用水和產業用水將不會有搶水問題。中央建設,台水營運,地方參與,三方面的合作,我們能夠兼顧產業、民生、環境的和諧。
#海水淡化廠 #會做事 #鄭宏輝